“自政策实施以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对11.4万个地块开展了调查,共布设约8万个监测点位,初步建成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会议中相关负责人表示。
众所周知,土壤污染监测是提高土壤污染防控措施针对性实效性的基础,降低管理和治理修复成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覆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耕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基本摸清了我国耕地污染的现状和空间分布。
数据表明,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这表明,土壤污染治理还在“打基础”阶段,为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还需监测先行。
业内人士指出,监测等技术和产品等不足,技术装备产品水平离规模化推广应用还有差距是制约土壤污染治理的关键。对此,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工作方案》,加强统筹协调推进监测预警等能力的建设。
值得高兴的是,为做好土壤状况调查监测和评估工作,我国利用科技手段已经夯实了基础。据了解,相关部门曾系统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做过地块的污染状况调查,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将地球化学办法与高光谱的遥感技术相结合,进行更加广泛的建设用地污染状况调查。
另一个比较注重的是,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也要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和污染监测,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其中,自行监测是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按照《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方案编制指南》要求,企业要自行监测其用地范围内的土壤环境质量,必要时开展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污染物排放影响到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情况。
而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累积性,需要相关的仪器设备采样检测,这将推动土壤监测相关仪器设备在2020年迎来45亿元的市场增量,也还不算因土壤污染监测而开展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等设备的需求。
健全的土壤污染监测网络将为下一步的科学精准的防治提供支撑。由此可见,未来,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做好污染状况调查、监测和评估等仍是我国开展土壤污染治理的主要任务。
创新的监测技术和设备等将成为推动土壤污染监测的关键。资金的大规模投入,也成了撬动土壤污染监测领域研发和提升的重要部分。相关负责人指出,各个地方也正在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基金试点,吉林省初步规模是13个亿。除此之外,2020年7月财政部和生态环境部等牵头出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总规模达850亿,其中将有部分用来支持土壤污染治理。
这些都成了切实落实土壤污染治理,健全土壤污染监测体系等的坚实“后盾”。
上一篇: 日本将提出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下一篇: 我国首次向欧洲出口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