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粉体颗粒 - 科技前沿

地质地球所揭示大型层状铬铁矿床形成中的矿物-粒间熔流体反应

来源: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206 2020-09-21

大型层状镁铁-超镁铁岩体是研究幔源岩浆演化和成矿过程的天然实验室。对该类型岩体的研究能够促进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等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完善。此类岩体赋含有丰富的铬铁矿、铂族元素、钒钛磁铁矿等矿床资源,其中大型层状铬铁矿床储量占全球资源总量的70%。尽管层状铬铁矿床的成因机制尚存争议,但多数学者认为大量铬铁矿的结晶并聚集成矿,较大的改变演化岩浆及伴生硅酸盐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剖析这一改造过程直接关乎岩石和矿物化学组成对成岩成矿过程的示踪作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苏本勋及其合作者,对北美Stillwater大型层状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的超镁铁岩和铬铁矿石进行矿物岩石学观察和元素及Li-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1)最早结晶的橄榄石和铬铁矿极少直接接触,多由斜方辉石和/或单斜辉石等粒间矿物相隔;不同岩相以及不同类型铬铁矿石之间,矿物组合和橄榄石颗粒大小呈规律性变化(图1)。(2)铬铁矿石中的硅酸盐矿物元素含量(尤其是过渡族元素和流体活动性元素)明显区别于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铬铁矿石中橄榄石的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斜方辉石更大,而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中橄榄石的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小(图2)。(3)橄榄石具有重于共生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Li同位素组成,且δ7Li值的变化范围较大(图3a);大部分橄榄石的O同位素组成在正常地幔范围内,斜方辉石的δ18O值多高于正常地幔值,单斜辉石则具有最大的δ18O变化范围(图3b);异常的矿物Cr同位素组成,即δ53Cr呈现橄榄石>斜方辉石>铬铁矿规律(图3c;Bai et al. GCA 2019)。(4)矿物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与不同岩相转变过程中矿物组合、矿物颗粒大小存在一定联系(图4)。  

以上特征揭示:(1)硅酸盐矿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与铬铁矿的结晶聚集相关;(2)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化学成分更多地反映演化岩浆的组分变化,在过渡族元素含量以及O-Cr同位素方面明显受到铬铁矿的影响;(3)橄榄石结晶后经历强烈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改造,是矿物-粒间熔/流体反应的结果,或者说以熔/流体为介质进行的矿物间元素交换比单一的亚固相元素交换更为有效快捷;(4)这一熔/流体不仅包括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的粒间熔体,也有铬铁矿就位压实过程中释放早期吸附流体的参与。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410-020-01707-y

图1.Stillwater层状岩体的岩石矿物学特征

图2.Stillwater层状岩体中的硅酸盐矿物元素组成特征

图3.Stillwater层状岩体中的矿物Li-O-Cr同位素组成特征

图4.Stillwater层状岩体中的铬铁矿细脉的产出形态及其与橄榄岩的接触关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