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科学地阐明了运动不灭的观点。它可表述为:在孤立系统中,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在转换和传递的过程中,各种形式,各个物体的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整个自然界也可看成一个孤立系统,而表述为自然界中能量可不断转换和传递,但总量保持不变。
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来自6个国家的10多位科学家从不同角度或否定热质说或独立地提出了能量守恒观点。
俄国化学家杰曼·盖斯(Germain Hess)于1836年发现,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放出的总热量相同,即证明了能量在化学反应中是守恒的,被认为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先驱。
德国物理学家、医生尤利·迈尔(Julius Mayer),于荷兰远航东印度船中任船医时,在热带地区看到海员静脉中的血红于在欧洲时,他联系到L.A.拉瓦锡的燃烧理论,认为机体需热量小,食物氧化过程减弱,静脉血中留下较多的氧,从而想到食物中化学能与热能的等效性。又从海员谈话中听到海水在暴风雨中较热,想到热和机械运动的等效性,1841和1842年连续写出论自然力(即能)守恒的论文,并从空气的定压和定容比热之比,推算出热功当量为1卡等于365克力·米。因此迈尔是公认的第一个提出能量守恒并计算出热功当量的人。
詹姆斯·焦耳(James Joule)是英国的酒商和业余的物理学家,从1837年开始就研究电流产生热量,以后又用多种机械装置反复测定热功当量,一直工作到1878年,终于精确地测定了热功当量值(他用的是英制,换算后为4.51焦/卡),和现代值很近,从而为能量守恒奠定了巩固的实验基础,因此也被公认为是发现人之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能量或功的单位命名为“焦耳”,简称“焦”;并用焦耳姓氏的第一个字母“J”来标记热量以及“功”的物理量。
德国生理学家、物理学家赫尔曼·亥姆霍兹(Hermann Helmholtz)在不了解迈尔和焦耳的研究情况下,从永动机不可能出发,思考自然界不同的力(即能)间的相互关系。在专著《力的守恒》中提到张力(今称势能)和活力(即动能)的转换,还深刻地阐明热的本质:“被称为热的量的,一部分是指热运动活力的量,另一部分是指原子之间张力的量。这些张力在原子的排列发生变化时能引起热运动,第一部分相当于称之为自由热的部分,第二部分相当于称之为潜热的部分。”他还分析了在电、磁和生物机体中的力的守恒问题。虽然他作为系统并完整地阐述了能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人,但是他仍把发现定律的优先权让给迈尔和焦耳。
赫尔曼·亥姆霍兹(Hermann Helmholtz),德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821年8月31日出生于德国柏林波茨坦,中学毕业后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未能进大学,在军队服役8年后被推荐进入柏林皇家军事医学院学习。184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被任命为波茨坦驻军军医。
1847年7月23日,亥姆霍兹在德国柏林物理学会宣读了题为《关于力的守恒》论文,他从否定永动机出发,第一次以数学方式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他不是提出能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人,但是最关键的人。亥姆霍兹全面而精准地总结了许多前人的工作,把能量概念从机械运动推广到所有变化过程,并证明了普遍的能量守恒原理。
亥姆霍兹还创造了声学史上的新纪元,他在1863年出版的《论音的感觉》中说明,乐音是有空气的周期运动引起的,他以音强、音调、和音质来区分乐音; “拍”的研究导致亥姆霍兹得到新的和声理论。李政道先生曾这样评价亥姆霍兹:物理与音乐共鸣,声波与科学交响。亥姆霍兹用科学家的头脑和艺术家的心灵真正把艺术与科学、音乐与物理学紧密融合。
亥姆霍兹的成就被国际学术界所承认,1860年他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并获该会1873年度科普利奖章。1887年,亥姆霍兹任德国国家科学技术局主席。在该局工作中他十分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1894年9月8日,亥姆霍兹在柏林夏洛滕堡逝世,享年73岁。
科学小讲堂
科普利奖章(Copley Medal):是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最古老的科学奖之一。科普利奖是科学成就的最高荣誉奖、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奖项。1731年以皇家学会的高级会员戈弗里·科普利爵士的遗赠设立。每年颁发一次,为一枚镀金银质奖章和100英镑奖金(这在当时是相当大数额的一笔奖金), 授予专为申请此奖而进行的自然哲学研究成果。获奖成果都需发表过,或向皇家学会通报过。获奖项目需经皇家学会理事会评定,所以现职理事会成员不得获奖,以防止不公正。
本文系颗粒在线根据网络资源整理编辑。
上一篇: 造仪器,多测量——阿斯顿
下一篇: 桃李满天下——卢瑟福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