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让电流川流不息呢?荷兰物理学家卡莫林·昂内斯做到了。
1882年,昂内斯决定把研究课题集中在低温物理上; 1906年,他利用气体在真空中迅速膨胀的办法,获得了超低温,首先获得了液态氢;908年7月,他终于获得了最低温度4.2开(零下268.96摄氏度),这是人类科学史上第一次见到液态氦的奇特状态;1910年,他获得了1.04开(零下272.12摄氏度)的超低温,这是对自然的极限探索,因此他得名“绝对零度先生”。
1911年4月8日,昂内斯选择金属汞测试,发现了金属特异导电性质;他又继续做了超导实验,发现在超低温下,锡、铅及其他一些合金也具有超导电性,这个结果不仅震惊了当时的物理学界,也冲击了人们对于导电机制、导体性质的认识。
昂内斯首次开发了超低温技术,首次制备出液态氢、液态氦,尤其是他对超导电性的惊人发现,开创了百年的超导电研究史。昂内斯被尊为超导科学之父,并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海克·卡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1853~1926),荷兰物理学家,雅号“绝对零度先生”,1911年发现了物体的超导性,低温物理学的奠基人。191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以表彰他对低温物质特性的研究,特别是这些研究导致液氦的生产。
要想使超导投入实用,必须设法提高超导温度。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了高温超导研究。1987 年,美国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家赵忠贤在钇钡铜氧(YBa2CuzO)材料中,使超导温度提高到了90K以上,超越了液氮的禁区。随后几年,高温超导临界温度迅速提高,高温超导材料不断问世,为超导现象从实验室走向应用铺平了道路。
超导电性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高温超导材料的出现,必将大大扩展超导电性的应用前景。
神奇的超导现象已经在现实中得到应用
上一篇: 从果冻到气凝胶,中国学者在推动气凝剂应用上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篇: “宇宙射线”的发现史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