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7日,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首台用于观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飞行器。
原计划在3~5年的时间内,它要对银河系内特别是天鹅座和天琴座中大约10万个恒星系统展开观测,以寻找类地行星和地外文明的迹象。
由于目标深远,开普勒的任务非常繁重。它要通过光谱测定的数据,分析恒星的光谱类型,恒星的质量、周期、年龄特征,恒星周围行星的数量、大小及分布以及这些行星与恒星的距离,再根据开普勒定律,从上述数据计算出行星的运行周期及长短半轴等。
这些庞大的数据与繁杂的计算,对确定行星是否处于适于居住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普勒升空后不久就获得多个重要的发现:如发现了首颗系外行星,首颗直径最小、质量也最小的系外行星,首个6行星的类太阳系系统,首个环绕两个“太阳”运行的行星,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位于适宜居住带内的首颗行星等。
然而开普勒的不少成果是“带病”获得的。2012年,它的支座上的1个反应轮出现故障,在剩下的3个反应轮的维持下,它继续数据的采集。
2013年5月,开普勒又有1个反应轮损坏,数据采集工作停止,反应轮已经无法修复。美国宇航局提出,开普勒可以借助太阳光粒子的压力,补偿失去的反应轮,保持观测方向的稳定,但每年任务期只有75天左右。
按照这个新计划,借助太阳光的光压,开普勒重获新生,除了搜寻系外行星,它还执行新的观测任务,如观测星团、超新星、活跃星系及各类恒星等。
上一篇: 偶然的发现——PN结
下一篇: 人脑连接组计划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