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堂 - 专家视角

诺奖新得主“足够好”爷爷到底有多好?他的中国学生们这样说

来源:科技日报 1034 2019-10-11

97岁的约翰·B·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终于等来了诺贝尔化学奖。


这位“足够好”先生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履历,让人看了啧啧称奇。在日常和工作生活中,“足够好”老爷子是怎样一个人?


古迪纳夫:money always makes touble


受访人:孙春文(中国科学院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研究员)


2010年4月到2011年8月,孙春文在古迪纳夫组里,做了一年半的博士后。


妻儿都在国内,孙春文将全部心思扑在科研上,他常常是最早到达实验室的人,但每次,“我刚到不久,古迪纳夫就来了”。


那时古迪纳夫已经快90岁,但如同所有人说的那样,依然敬业和勤奋。“他不是看哪个领域热门就做哪个,他做学问就是特别专注。”比如在锂电池领域,古迪纳夫耕耘了几十年,并将继续下去。


孙春文记得,老师为人友善,没有所谓“大家”的架子。他办公室门总是打开的,任何人有任何疑问,随时进去跟他讨论就是。尽管已不再年轻,但古迪纳夫思维一直很活跃,也保持着看文献的习惯,紧跟业内动态。“他要是读到和你研究领域相关的论文,还会把你叫过来一起讨论。”古迪纳夫跟孙春文说过,他的任务就是支持学生做出最好的工作。在一次大牛云集的行业内交流会议上,古迪纳夫也主动将孙春文介绍给其他顶尖的专家。“他支持后学,甘为人梯。”孙春文感慨。


2012年,古迪纳夫赠了孙春文一本书,还在扉页上写下了对这位勤奋学生的祝福:


“To Chunwen Sun,

It was a great pleasure for me to have you in my group. Our human qualities as well as our scientific talents are important for good results. May your son and wife know how much you missed them while you were here. May the promptings of the spirit guide you and your family through a long life.”(2012)


很荣幸你能来我们的研究组工作。人格品质和科研才能对取得好的成果至关重要。希望你的妻儿能知道你在这里时,你有多思念他们。也愿精神上的激励在漫长人生时光中一直引领你和你的家人。


古迪纳夫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他从来没提过(得诺奖的事情),他做工作不是为了得奖。”孙春文说,古迪纳夫看得很开。得了更好,不得也无所谓。


不过,在没得到诺奖之前,古迪纳夫也已经拿了非常多重量级的奖项。前几年,以色列授予他Samson Prize,今年他也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科普里奖章(Copley Medal,曾授予爱因斯坦和霍金)。2013年,他获得了总统奥巴马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2009年,他得了美国费米奖;2001年,他获得了日本国际奖。“可以说,即使没有拿到诺奖,这些奖项也足以证明他对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


在孙春文眼中,老爷子是纯粹地热爱着他的研究。


之前,孙春文在组里做出了一种微纳结构的碳酸铁锂(LiFePO4)材料,这种材料做电极,具有高的体积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循环性能。“当时我想投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在投稿前想先申请专利,就和教授讨论这事。”当时古迪纳夫的话,让他印象深刻。“他说你发好的论文,将来可以找到好的位置,但申请专利的话,‘Money always makes trouble.’”


古迪纳夫:幽默、爱开玩笑的老顽童


受访人:辛森(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


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辛森今年5月从古迪纳夫研究组博士后出站,并回到中国工作。


离别前,辛森找古迪纳夫单独聊了聊。古迪纳夫对辛森说,希望他回中国后做真正有意义的工作,叮嘱他“Do good things”。


辛森在古迪纳夫的研究组待了3年多,在他看来,古迪纳夫的学术风格非常“朴素”。比如,发表的论文,一般只讲干货,配图都很单调,从不过多修饰。


在锂电池领域深耕几十年的古迪纳夫,觉得锂电池目前还“不够好”。他认为,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还需要继续提升。97岁的古迪纳夫,目前最关注固态锂电池领域,他认为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方案。


“古迪纳夫有趣的事情特别多,他不是那种死板的人。” 辛森说,古迪纳夫喜欢开玩笑,平时无论是讨论问题,还是聊天,他都有办法发挥他的幽默才能。古迪纳夫看起来不像一个97岁的老者,更像一位老顽童。


古迪纳夫极其随和,他办公室的门一直是敞开的。


学生找古迪纳夫探讨问题,问他:“可以占用您的时间吗?”古迪纳夫都会开玩笑说:“我很忙,但是请进吧!”其他人从古迪纳夫办公室门口路过,顺便打个招呼,或想跟他合个影,他都会很开心。


古迪纳夫也是个乐天派。去年12月,他不小心把腿摔断了,研究组的人轮流去医院照顾他。尽管很疼,古迪纳夫从不抱怨,还像往常一样和大家聊天。几年前,古迪纳夫的老伴得了老年痴呆症,当时93岁的古迪纳夫每天下午默默去养老院给老伴送饭。直到老伴去世后,他才向学生提起。


“除了学习科学方法之外,古迪纳夫教给我们最多的是做人。”辛森说,在古迪纳夫研究组待过,会觉得人生遇到什么事都不叫事儿。因为一辈子很长,要保持好的心态,不必去钻牛角尖。


“古迪纳夫在这方面的感染力,任何一个和他打过交道的人,恐怕都能感受到。”辛森说。


古迪纳夫:97岁,依然一心扑在锂电池上


受访人:刘一杰(古迪纳夫研究组博士后


“刚见到他时,印象就十分深刻。”两个月前进入古迪纳夫教授研究组做博士后的刘一杰告诉记者,平时自己8点多到学校时,发现古迪纳夫教授已经在办公室开始工作了。


即使已经97岁,古迪纳夫的工作时间也很规律: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8点左右到办公室上班,下午4点半左右下班。


之前古迪纳夫每天自己开车上班,但前一段时间,老爷子不小心摔倒住院疗养,出院后医生不让他开车了。于是他就每天让保姆开车送他上班。


还有一次,刘一杰去办公室找古迪纳夫讨论研究课题,一推门发现古迪纳夫面前铺了满满一桌子文件。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埋头修改论文,一边修改一边在桌子上查找资料。那场景让人心头一震。


古迪纳夫教授每天都会阅读最前沿的科研文献,经常帮学生修改论文,去年他还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发表了好几篇论文。学生找古迪纳夫讨论研究课题,他也非常欢迎。


“在电池研究领域,他一方面可以给出自己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会根据不同课题来提供有效的建议。”刘一杰每周都会找古迪纳夫教授讨论研究课题,他总结说。


古迪纳夫教授在学术方面十分严谨,但是作为一位老者,他对学生的管理又十分宽松,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学生也可以自由地去找他讨论问题。


走到97岁的年龄,古迪纳夫什么都看开了。有时大家一起聊天,稍微有点耳背的古迪纳夫若没听清,就“哈哈哈”地笑起来,笑声在走廊都弥漫开来——哈哈一笑,已成为老爷子的经典动作。


很多年来,每到颁发诺贝尔化学奖时,大家就操心古迪纳夫能不能获奖。一直等到2019年,大家再也不用操心了。


古迪纳夫本人在意这件事吗?反正97岁的老爷子每天一心扑在锂电池研究上,就已经非常开心了。诺奖抱回家,应该只会让他更开心吧。


古迪纳夫:要做人类需要的,而非想要的事业


受访人:戴翔(恩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得知老师获奖的消息,我们这些学生、朋友圈以及整个锂离子行业的人都很激动。古老先生已经多次获得提名,大家都非常期待。这次获奖可谓实至名归,众望所归,对整个锂电池产业的发展也是一种激励。”恩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戴翔对科技日报记者兴奋地表示。


1993年,戴翔负笈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师从古迪纳夫攻读博士。2年后,因为诸多原因,戴翔转而研究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材料。“当时我跟老师说这件事时,他有点失望但还是尊重了我当时的选择,并给我一些职业发展建议,他说‘要做人类需要的而非想要的事业。’”


在戴翔看来,古迪纳夫一生都在践行这句话。


“因为看到人类面临能源危机,需要找到其他形式的能源,而储能电池是新能源发展的瓶颈。因此,他开始研究锂电池。他从英国牛津大学回到美国后,先做了些超导材料方面的研究,也是为了解决能源问题。现在,他已经97岁高龄,仍然奋战在一线,研究全固态电池,他希望研制出一种理想的电池,更好地解决锂电池面临的安全性问题并提高其能量密度。”


据悉,2017年3月,古迪纳夫科研组发表论文称,他们发明了一种同时具有锂离子和钠离子导电性,室温下离子电导率>10-2 S/cm的玻璃态(非晶态)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而且,用这种固态电解质制备的全固态电池有超过1000次的循环寿命。


戴翔说:“我觉得古老先生之所以在科研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跟两个方面有关:第一、深耕精神,坚持在一个领域不断深耕。50多岁,他发明了钴酸锂材料;75岁发明了磷酸铁锂材料,现在97岁了还在研究全固态锂电池,还打算继续坚持5年,我觉得他并不是特别在乎能否获得诺贝尔奖,他真的很享受做科研的乐趣;第二、他很有亲和力。他很喜欢跟大家一起讨论问题,由于他在行业的影响力,很多人都愿意跟他讨论,他会鼓励你,启发你,这种讨论也会启发他的思考,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他就像锂电池行业的一本‘百科全书’,行业内的人总能从他那儿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者思路。”


戴翔还对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细节:“古迪纳夫很喜欢吃中餐,尤其是广式点心,每次都能把点的食物一扫而空,吃完后还不忘记舔舔自己用过的餐具甚至手指,一副很享受,很喜欢的样子。而且,他很喜欢小孩子,每次派对上有孩子出现,他都会去亲亲抱抱小孩子。”


戴翔敬佩地说:“从26年前我第一次见他,到现在,我感觉不到他思维的衰退。他的坚持精神和耐力让我佩服不已。我也希望跟随他的脚步,早日实现他的以及我们大家的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梦想。”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