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全球海水淡化行业今年将迎来“高光时刻”,GWI出版人Christopher Gasson先生为您解读这一“乐观表相”背后的市场真相。
海水淡化市场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缓慢发展期之后,迎来了新一轮的繁荣。就新建海水淡化规模的合同量而言,今年将是海水淡化行业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2019年总资本支出预计将达到60亿美元,而2018年为36亿美元。这次的繁荣市场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然而这次爆发的海水淡化市场却和十多年前完全不同,市场情况要恶劣许多,除了少数的几家公司如ACWA Power,Almar和Acciona之外,并没有很多市场参与者表示乐观。
10多年前,由于全球各地大量的海水淡化需求使这一市场蓬勃发展,在各式各样的客户背后,意味着各自需要的技术(膜法、热法)、合同模式和处理规模都不尽相同。在这种市场条件下,几乎全球的海淡供应商都能找到相应的市场机会。
而与当年的巅峰时刻相比,这一次海淡市场大爆发的市场条件却颇为苛刻——客户多集中于海湾地区,且都为大规模海水淡化厂,需要超大规模的社会资本投资。不仅如此,项目的技术需求多集中于膜法,同时采购模式多为独立的工程承包模式。在这种集中的需求下,大多数海淡供应商都无法从中找到市场机会,而即使能够突破重重竞争,进入到这一市场的少数市场赢家利润率也非常微薄。
除了海淡项目的开发商之外,整个下游的供应链也不是特别乐观。集中的膜法海淡厂建设导致了对膜的需求大幅提升,以至于存在供应短缺的风险,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利润率正在上升。受限于当前市场赢家的EPC承包商(例如Veolia Sidem,Abengoa和Acciona)的购买力,膜供应商很难与他们谈判得到一个丰厚的利润空间。
简而言之,对于海淡市场参与者来说,这次繁荣的海淡市场是一个竞争性的地狱,而不是一个充满利润的天堂。在这个市场中,基本上有四个竞争要素:EPC价格、融资成本、能源成本和其他非能源运营成本。
在过去十年中,市场大部分压力都来自EPC价格,融资成本基本上难以获得优势,市场非常透明化。
在非能源运营成本方面,即使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效率的大幅提升和运营成本的降低,但是由于其在整体成本中所占比例偏小,因此竞争空间并不大。
剩下的就是能源成本了。能源成本取决于两个要素:海淡厂的能源效率和能源的价格。目前,全球范围内运行效率最高的工厂能源消耗水平约为3kWh/m3。而根据目前卷式反渗透膜技术的案例,这个数字可能会降低到2.4kWh/m3,比这个数字再小将是非常困难的。
尽管理论的最小值可能在0.8kWh/m3左右,但实际上接近这一点将很困难。而在能源价格方面,虽然目前对于海湾地区的项目开发商来说,电价通常在合同中明码标价,能源价格并不是一个具有竞争力的问题。但从未来的角度来说,随着海湾地区太阳能发电市场的急剧增长,能源价格很有可能会成为最大的竞争点。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