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膜企业产值规模偏小
近年来,我国膜产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反渗透、超滤、微滤等膜技术在能源电力、有色冶金、海水淡化、给水处理、污水回用及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工程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多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膜法给水工程、污水回用工程及海水淡化工程相继建成。
在国家大力支持、市场需求激增的大好形势下,我国膜产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膜产业总产值(膜制品、膜组件、膜附属设备及相关工程的总值)大幅提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膜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膜产业总产值仅仅达227亿元,2013年中国膜产业总产值达到633亿元,之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4年中国膜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截止至2017年中国膜产业总产值增长至1800亿元左右。预测2019年中国膜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200亿元。
2009-2019年中国膜产业总产值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膜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膜产业总产值的增长,吸引了众多研究机构及企业的关注,目前全国从事分离膜研究的院所、大学超过100家;膜制品生产企业300余家;工程公司近1000家。这些机构及企业在分离膜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开展了工作,涉及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电渗析等单元操作或集成的膜法水处理系统,气体混合物的膜法分离,液体混合物分离的渗透汽化膜过程,以及医用血液透析膜等。
虽然膜企业数量已不少,但绝大多数规模较小。其中,年产值在500万元左右的中小企业约占膜企业总数的85%,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厂家约占8%-10%,年亿元产值以上的企业只占4%左右。
中国膜企业产值规模区间分布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膜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导致研发能力弱,市场竞争力远不及国外品牌。以反渗透膜为例,国外品牌占领了约85%-88%的反渗透膜市场份额,其中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和海德能公司分别占30%、26%,剩余的被日本东丽公司、韩国熊津等公司等占领。
中国反渗透膜市场主要企业市场份额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区域竞争格局方面,我国知名膜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四个省市,合计占比高达67%。北京、上海比重更是超过20%,北京知名膜企业以内资特别是民营资本为主,而上海的知名膜企业以外资为主。
中国知名膜企业区域分布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产品竞争竞争格局方面,膜产品主要包括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微滤膜、电渗析膜、气体分离膜、无机陶瓷膜、透气膜等,目前在膜的总销售中,反渗透膜所占比重最大,约为50%,超滤膜、微滤膜、电渗析膜各占10%,其余膜产品占20%。
中国膜产品销售收入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内膜企业将做大做强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国内中小型企业由于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缺乏,随着膜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行业技术不断翻新,这些企业在竞争中将逐渐处于弱势,很可能被大型企业并购,尤其是国际大型膜企业。
因为中国有着广阔的膜产品市场,未来国际膜企业将继续加快对中国市场的拓展,而通过兼并重组来仍将是其实现在中国扩张战略的主要投资方式之一,中小企业将成为潜在的兼并对象之一。
面对外国大型膜企业和水务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膜企业应该加快膜企业之间、膜企业与水处理工程公司之间,以及膜企业同其它产业的大型集团间的合作。特别是上、下游企业间实行重组,以便能在水市场中做大做强,创建中国和国际知名品牌,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
尽管中国膜企业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但并不是全面落后,有些企业的产品甚至超过了国外水平。国产膜目前已不是中低档产品的代名词,中国部分产品的性能已追赶上甚至超越了国外产品的性能。
例如海南立昇公司的专利产品聚氯乙烯合金超滤膜,是中国民族膜品牌的一个突破,其在截留性能、抗污能力、使用寿命和耐碱性等方面已经超过了国外产品,而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50%左右。
未来,随着国内优秀膜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并购国外企业以打开其国际市场、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