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堂 - 百科

细颗粒物污染的治理:目标、行动及进展

来源:颗粒在线 1280 2019-03-30

目前,细颗粒物(PM2.5)是对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最大的污染物,不管是从超标城市的数量、各城市超标的程度分析,还是从对重污染天气贡献的角度分析,PM2.5的影响都远远大于其他污染物。

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 各项减排措施大力推进。

与此同时,为科学应对以PM2.5为代表的大气复合污染,相关科研投入也逐年递增,在“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中科院先导专项等一批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形成机理和控制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和精细化,产生的成果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坚实的科学结论和技术上的条件支撑,已在政府相关规划、政策和重大决策中得到体现和应用,转化为污染防控最重要的决策推动力。

自“大气十条”实施以来,随着治理措施的力度不断加大,总体上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在逐步改善中,与发达国家同期相比,我国的环境质量改善速度并不慢。

其中,2015年珠三角整体达标,全年平均PM2.5为35微克每立方米:2016年在整体气象不利情况下,再次达标而且还在改善。

广东在2000年前后(那时候还没有公开监测PM2.5)开始实施减排方案,用了十几年时间取得今天的进展,其速度比英国、美国、日本等要快。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城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71、46、32微克每立方米,尽管数据较往年明显下降,全国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最也在持续改善,但距高达标还有较大的差距,大气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

(1)我国对以细颗粒物(PM2.5)为代表的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形成机理、控制机制和减排技术等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对PM2.5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关键污染物和形成过程等,在宏观层而上的科学共识已基本清晰,为全面推动PM2.5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支撑。

(2)与发达国家同期相比,我国的环境质改善速度并不慢。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71、46、32微克每立方米,数据较往年明显下降,全国33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也在持续改善,但距离全面达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3)我国经济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依赖以煤为主的化石燃料、单位面积人类活动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高,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需要较长过程,大气污染治理不可能蹴而就。


本文节选于《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编著。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