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堂 - 百科

细颗粒物污染的成因:来源、转化及迁移

来源:颗粒在线 1648 2019-03-17

细颗粒物污染的成因:来源、转化及迁移

  (1)对于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成因和机制,尽管基础科学上尚未做到清清楚楚、非常详尽的理解,但目前已形成最基本的共识:高强度污染物排放是内因,不利气象条件是外因,二次化学转化是动力。

  (2)虽然自然过程也会产生细颗粒物(PM2.5),但其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

城市细颗粒物(PM2.5)的主要来源包括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和扬尘等,其化学组分和来源决定其控制策略。

  (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转化生成次颗粒物, 对细颗粒物(PM2.5)的增长有显著的贡献。

  (4)天气气候条件在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发生、发展、消散等多个环节中都有重要作用。

  当天气过程和局地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时,易发生空气污染。

  当遭遇特定风向时,可造成周边污染物气团向特定区域的输送。

  (5)空气质量短时间内发生恶化,从根本上还是由于污染排放的净增加。

  即使一次污染排放的变化不大,但在特殊气象条件下,污染物很难得到扩散稀释,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反应生成二次颗粒物,空气质量也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恶化。



本文节选于《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编著。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