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堂 - 专家视角

为何只能180度翻转?西工大教授解析折叠屏背后的秘密

来源:西北工业大学 1698 2019-03-07

  近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201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华为发布了首款5G折叠屏手机——HUAWEI Mate X。




  折起来是个手机,打开是个平板,还能实现双屏多任务交互浏览,看文档的同时聊微信,聊微信的同时看视频……


  最最让小编心动的是镜像拍照,被拍者也可以在副屏看到照片效果,简直是拍照手残党的福音,以后可以自己看着照片调整站位和姿势了,妹子们再不用吼不会拍照的男友了,想咋拍就咋拍,总有一个角度适合自己!


  不过,“折叠屏”是怎么实现的?这款让外貌党种草又让很多人望价兴叹的手机到底有着怎样的“黑科技”呢?我们邀请了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的林宗琼教授为我们解析折叠屏背后的秘密......


  折叠屏手机为什么只能180度翻转?


  不同于传统手机,折叠屏手机采用柔性OLED屏作为显示面板,采用柔性聚合物(塑料材料)作为基板,不仅能折叠,屏幕还不容易摔碎。单从屏幕上讲,这款手机应该可以随意弯折。


  但为什么HUAWEI Mate X却只能180度翻转折叠呢?


  林宗琼教授介绍到,柔性OLED屏幕完全能够实现360度任意角度折叠,但是手机不仅仅有屏幕,还有驱动电路、其他电器原件和电池。这部分电子元器件还未能实现柔性化。


  OLED技术发明于上世纪70年代,近些年随着对新材料等基础研究的深入以及众多跨国企业(如三星)对工艺研发的大规模投入,柔性OLED显示技术才开始逐步商业化。我国90年代初开始进行OLED技术积累,但因工艺制造技术有限,大屏的成品率相对不高,这也是该款折叠屏手机价格惊人的主要原因。



  折叠屏手机为什么比传统手机更健康?


  尽管显示器早已进入了LED时代,但由于我们日常所使用的屏幕,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深蓝光甚至紫外发光的无机LED激发荧光粉,形成的混合白光,虽然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势,但蓝光成分较多。



  而蓝光在可见光谱中能量相对高,能够穿透角膜、晶状体,到达视网膜。自然界中对人眼损伤最大的就是中短波的、能量相对高的紫外线和蓝紫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蓝光危害”。


  OLED显示器的对比度高、饱和度好、能耗低、反应速率快等优势,成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的核心。OLED显示屏是以数千个有机电子发光二极管像素点为自主发光,不需要背光源,发光光谱较宽,光色柔和,可以有效地避免额外的紫外光与蓝紫光对人眼的伤害,保证了我们的眼健康。


  也许你离人生中第一个折叠屏还有17500元的距离,但柔性电子已经并正在颠覆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在即将步入的5G时代,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大量运用,柔性电子终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柔性电子领域,我校黄维院士领导的柔性电子创新团队已深耕20余年,从柔性OLED核心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合成制备到器件结构设计优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引领性基础研究。目前,已申请相关专利300余项,其中数十项已经投入产业转化。同时,团队与京东方和维信诺都有实质性合作,并将有机半导体材料分离成立卢米蓝有限责任公司,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柔性发光材料外,柔性电子还与其他学科非常“百搭”,通过与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制药等交叉融合产生奥妙无穷、影响巨大的结果。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西工大柔性电子研究院的“黑科技”!


  柔性电子将改变当前医学诊断、治疗技术


  柔性电子与生命科学进行交叉,可以实现对人体血压、心跳、脉搏、体液等随时、随地监测,并通过数据存储与大数据分析对心脑血管疾病及神经性疾病等进行早期诊断与干预治疗。


  林宗琼教授介绍到,团队的王学文教授已开发出一款基于柔性纳米材料与微结构的高灵敏度柔性脉搏监测传感器(上图a),该传感器附着于硅胶贴片上,柔软轻薄、不易脱落,不需要任何外部干预,简单粘贴在脉搏上就可以通过对极微小压力信号的监测获得脉搏跳动数据(上图c),对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这类柔性传感器,柔韧度高、环境适应性强,同时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柔性健康传感器的智能化程度更高,开启可穿戴设备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人机交互界面与虚拟现实等多方面的应用,催生和推动未来颠覆性医疗技术——“无医生疾病诊断技术”。


可穿戴健康监护设备工作原理示意图


  此外,团队还在积极探索可植入人体的柔性电子芯片。以帕金森病治疗时在其脑部植入的“脑起搏器”为例,这类可植入相对于脑部密集且极为微小的神经元而言较大,且如果靶点稍有偏差,或刺激强度、模式不恰当,也会出现肢体、面部麻木、肌肉抽搐等副作用。将人造神经电路集成到可植入的柔性电子芯片上,在未来有望实现损毁神经的修复,进而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有望彻底康复。


未来,将实现只要将生物智能芯片植入独居的老人体内,便可进行全程适时监控老人的各项生理指标,诸如脑血栓、高血压之类病情一旦发生显著变化,便会经由智能芯片第一时间发送给家人和附近的医疗机构,赢得抢救的黄金时间。


  柔性电池让智能可穿戴设备应用进入倒计时


  为解决可穿戴器件的能源问题,储能电池的柔性化迫在眉睫。林宗琼教授还向小编介绍了团队在柔性电池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团队提出了小分子半导体自组装形貌的热力学预测方法,先后在多尺度自组装形貌调控、超薄半导体纳米片的设计和光电存储以及电化学离子存储行为的研究中做出一系列独立创新工作。


  纤维状电池


  采用碳-金属氮化物与碳纳米纤维的复合电极材料,应用于柔性电池的研发,该款电池寿命长、单元体积存储量大,制成的纤维状电池取得良好的储电性能,两根3毫米粗1.5厘米长的纤维状电池可点亮一个LED灯泡(需3伏的输出电压)。



  将类似材料附着于3平方厘米的碳纤维布上,其储电量可点亮一个LED阵列(需3伏的输出电压)。


  安全性是柔性可穿戴电池的主要挑战。团队的林宗琼教授和官操教授合作在基于有机/无机半导体材料的柔性水相电池(金属-离子、金属=空气电池)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锌空气电池在充电时将氢氧根离子氧化转化为氧气储存电能,在使用时将氧气还原释放电能,其体积储能密度效率达到了现有18650锂电池的1.5倍。


  柔软(可弯曲、可折叠甚至可拉伸)、质轻、透明、便携、可大面积应用的的柔性电子器件将使未来的信息终端融入生活,不断涌现的柔性电子产品无处不在、无所不包,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方式。


  柔性电子学以碳基柔性材料为基础,柔性电子器件为平台,光电信息为核心,是对传统硅半导体产业支撑的信息科技的重大变革。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以柔性光电材料、半导体性质、器件物理机制、器件工艺和集成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为研究对象,面向柔性神经形态计算、新一代信息显示、存储计算、数据加密、生物传感、健康医疗和可再生能源等应用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攻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Nature)《自然.材料》(Nature.Materials)《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和《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