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在线讯:近期,多个省份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受用电高峰期、“能耗双控”影响,近期多地用电负荷骤增,9月以来,我国已有云南、江苏、广东等多个省区出台了力度不等的停电、限电措施。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采访多位专家,从为何限电、限电影响、如何应对三个角度深度剖析限电背后的“秘密”?
为何限电?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2.8亿千瓦,同比增长9.5%。发电量构成中,火力发电占比73%,水力发电占比12.47%。
中关村发展集团高级专家、中国能源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董晓宇对记者表示,“今年限电政策的实施,简单来说就是电力供给端出了问题,核心是电力供给与需求曲线相背离。一是煤炭价格上涨后造成火电企业发电成本增加、甚至亏损,火电企业发电意愿不强,火电出力不足,直接导致电力供给不足;二是我国经济复苏较快、疫情防控得力,集中了全球生产供应链的巨大产能,电力需求增长过快与供给的矛盾产生的剪刀差越来越大;三是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地方政府对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贯彻有一定偏差,在不具备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切换条件下就对能耗双控实施简单加码。”
除了与电力紧张、煤价上涨有关外,部分省份的限电停产与能耗双控不无关系。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对记者说道:“限电是落实能耗双控目标的具体措施之一,主要针对制造业,是一种能源刚性约束,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把限电范围扩大到居民生活用电,影响了民生,这实际上是有悖这项政策初衷的。”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多地出台限电政策,一方面是电煤供应紧张和煤电价格冲突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环保、去产能等各项政策出台与执行的不配套不系统造成的。”
有何影响?
2021年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目前全国节能形势十分严峻。
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达一级预警;浙江、河南、甘肃、四川、安徽、贵州、山西、黑龙江、辽宁、江西10个省上半年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达二级预警。
在上半年“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出炉后,各地更加快步伐推进能耗双控举措。近期多地能耗双控趋严,钢铁、有色、化工、纺织等耗能行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纷纷减产或停产。9月29日,沧州大化发布公告称,受电、煤供应紧张影响,公司TDI装置生产存外采蒸汽断供风险。
除了沧州大化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回应限电影响。其中,万安科技表示,公司及子公司开始实行限电政策;楚江新材表示,限电政策实施预计对公司产销量产生一定影响;柳化股份表示鹿寨分公司预计停产至9月30日;德尔未来称公司及部分子公司临时限产停产。
董晓宇表示,“能耗双控政策导致大部分行业限产停产,会对制造业产能造成一定影响和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
万联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化工行业很多细分领域均属于高耗能行业,本次能耗双控升级管控致使化工企业开工受限,化工品供应收紧,因此迎来了一波涨价潮。但事实上,由于开工受限供应量大幅缩减,容易导致化工品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
平安证券在研报中表示,限电限产增加了大部分工业制造产业的业绩不确定性,其中,上/中游传统行业面临落后产能淘汰和先进产能受影响较小的分化,中下游制造业可能面临成本上涨或上游产品延迟交付的压力。从中长期来看,“碳中和”下能源结构绿色化转型将加大风电、光伏、储能等绿电新基建需求。
如何应对?
随着限电消息的不断发酵,国家发改委就今冬明春能源保供表示,将多措并举加强供需调节,确保今冬明春能源稳定供应,确保居民用能安全。
董晓宇表示,今年出现的情况是全球疫情持续、经济复苏背景下偶发因素与能源结构调整转型必然趋势的叠加,未来应避免这类问题再次出现。一是要兼顾好经济增长与能耗双控的辩证关系,处理好激励目标和约束目标的协调性、统一性;二是加大相机决策调控机制的灵活性、预见性、统筹性;三是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大对能源产品价格机制的改革,建立起能源随市场供求变化的传导机制。
在柏文喜看来:“国家应该深化改革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以价格引导实现电力市场的供求平衡问题,同时政府也要以适当的方式与手段比如以国储煤炭来进行必要的适时干预,这样才能在未来避免该情况的发生”。
胡麒牧指出,“未来要从供给需求两侧同时发力。供给侧一方面要保供稳价,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未来我国电力供应将着眼于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等绿色能源领域;需求侧一方面要抑制不合理需求,另一方面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最终目的是完成降碳目标,实现绿色发展”。
上一篇: 3D打印,高速增长走向制造未来
下一篇: 我国有能力保障好能源供应(权威发布)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