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在线讯:6月15日,在2022年浦东新区节能宣传周“双碳”大讲堂上,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发表了以“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五大趋势”为主题的演讲,同时分享了他对“双碳”工作中三个关系的思考。
“第一个趋势是新能源从补充能源走向主体能源。”黄震表示,首先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太阳能和风能重新定义了能源价格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其次,新能源存在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等弱点,因此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成重中之重,它的核心是构建“源、储、荷、网”深度协同的技术。
“二是化石能源从主体能源走向保障性能源。未来CCUS(碳捕集和利用)会成为化石能源的标配,化石能源也能实现‘零碳’。具备灵活调节能力的气电和煤电是补偿风、光间歇性的重要手段,可以平衡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的波动性,为电网提供灵活性。”
三是再电气化将成为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再电气化’指将当前全球电气化水平或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从19%提高到50%到70%,加速零碳电力供给。‘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各行各业的再电气化,实现脱碳和零碳。”他解释。
四是可再生燃料将与零碳电力形成二次能源脱碳的重要组合。由于新能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储能非常重要。在他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储能技术就是化学储能,用零碳电力制成可再生燃料,包括氢燃料、氨燃料和合成燃料等。化学储能能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耗,对于难以电气化的行业的脱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是从基于地下自然禀赋的能源开发利用走向基于技术创新的新能源开发利用,即从依赖煤、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自然资源到通过技术创新更好地利用风、光等新能源,构建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为主体,化石能源和核能为保障的零碳能源系统,构建高度电气化的清洁、零碳、高效、安全能源体系。
黄震还分享了他对“双碳”工作中三个关系的思考。一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系,他认为碳达峰是过程,碳中和是终极目标;碳达峰是量变,碳中和是质变。二是“双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是对立与矛盾的关系,不是赛道超车,是换赛道,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三是“双碳”工作中破与立的关系。“双碳”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问题,要循序而进,先立后破,先构建起新型能源系统,才能逐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下一篇: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氢能应用场景广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