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在线讯:9月1日至3日,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在山西太原举办。本届论坛以“能源双碳发展”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聚焦能源转型,共商低碳发展之路。
作为我国能源转型的“窗口”,煤炭大省山西已经在能源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目前山西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68%,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0%以上,煤层气开发利用水平领跑全国。华阳集团钠离子电池系列、“光储网充”一体化、飞轮储能等新能源产品和技术惊艳亮相;潞安化工集团带来了从煤炭充填开采、5G智能矿井到大型煤气化技术、煤基高端产品的全产业链技术。
山西将如何助力我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哪些技术有望成为发展方向?
“发展甲醇经济,是实现碳循环利用的一种模式、一种载体。”在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黄伟光看来,普及甲醇汽车,山西已有很好的布局,发展速度也很快,山西可将甲醇汽车产业继续发展壮大,为全国作典范。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相比氢气、氨气等清洁能源,甲醇既可以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存储起来,又规避了在储存运输方面的低效和安全隐患。发展甲醇经济契合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符合我国坚持节能减排、稳妥有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导向。
在中来股份董事长林建伟看来,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山西能源转型首先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强培育风、光、储能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链。其次,煤炭产业要寻求自身的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煤炭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将煤炭从化石燃料变为工业生产的原材料,由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的产业模式。“我们作为山西省光伏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将加快先进光伏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全产业链发力,促进更广泛更深度的协同、合作与共赢,推进山西能源结构调整。”林建伟说。
在“低碳技术应用与发展论坛”上,多位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地下储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发展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研究员杨春和表示,大规模储能是制约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瓶颈。我国深部地下资源丰富,资源化利用效率低,而利用深部地下空间储能可以变废为宝,是大规模储能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深地储能有望形成新的学科方向,促进岩土工程与储能科学深度交叉融合。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制氢国,也是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彭苏萍认为,在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方面,我国要从战略、政策、技术、资金、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谋划,在改革创新的过程当中,要以技术为本、区域协同,同时要尊重市场。燃气企业在中国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方面可以先行先试,利用行业的优势以及国家的扶持政策,拓展氢能市场,稳步推进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的进步。
据悉,此次论坛围绕新能源、能源装备、生态环保等产业领域,共签约71个项目,总投资额达885.3亿元。其中10亿元至50亿元项目14个,总投资281.5亿元;50亿元以上的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445.9亿元。山西省投资促进局局长杨春权表示,上述项目的签约,将进一步深化山西省与中央企业、国内外知名机构、知名民企在能源创新、新能源、智慧能源、能源低碳等领域的创新合作,为山西省打造能源低碳发展全产业链奠定坚实基础。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