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行业动态

浙江宁波聚焦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千亿级产业和若干细分产业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1539 2019-03-19

  2018年以来,宁波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加快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战略决策,依托“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等先行先试优势,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全面推进“六争攻坚”,加快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集聚,推动项目落地、企业集聚发展、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宁波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和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为宁波市“名城名都”建设提供了坚实力量。2018年,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实现增加值993.6亿元,同比增长12.0%,高于规上工业增速5.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26.6%


  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迅速


  第一,产业规模平稳快速增长。


  2018年,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三大战略性引领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海洋高技术、创意设计等一批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批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规模平稳快速增长。2018年,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93.6亿元,同比增长12.0%,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6.6%)比2017年提高0.9个百分点;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422.1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其中,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9.6%、26.1%、17.5%和18.0%,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快速发展。在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培育了一批重点优势企业。2018年,宁波市舜宇车载、万华化学、方太厨具等13家企业(产品)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发布的“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名单,其中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家,单项冠军培育企业2家、单项冠军产品6个。


  第二,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2018年,在宁波市上下“科技争投”浓厚氛围中,宁波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全市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涌现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对全国新兴产业竞争格局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案例。2018年宁波市专利申请量7.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2.6万件;专利授权4.5万件,比2017年增长21.0%,其中发明专利5302件。宁波市江丰电子牵头的国家“02专项”子项目“45-28nm配线用超高纯系列溅射靶材开发与产业化”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进一步缩小了我国自主芯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长木(宁波)新材料公司全球首创气干性自交联水性树脂,产品成本只有一般水性漆的50%,有毒有害气体排放仅为环保涂料国家标准的3.5%。宁波材料所研发出兼具高强度、高模具量特性的国产M60J级高强高模碳纤维,比日本同类产品的拉伸强度高出30%;宁波材料所新开发的纳米防水涂层兼具防水、防护、散热功能,且对接口导电性、信号传输性和声音传输性不受影响;宁波材料所电弧增材制造团队完成电弧增材制造卫星连接器研发检测任务,成功装机快舟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并将微厘空间一号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宁波市威孚天力公司承担的国家工业强基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成为国内唯一拥有自主品牌且批量生产柴油机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的企业。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超级电容器的制造方法”获中国专利金奖,另有宁波高新区围海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滩涂软土地基快速固结处理方法”、公牛集团“插座(防淋雨)”等11项专利获优秀奖。宁波永新光学主导制订的显微镜国际标准ISO9345《显微镜光学关键部件联接尺寸》顺利进入询问草案阶段。宁波瑞宜乐灯饰公司获2个德国设计大奖。


  第三,新的组织形式加速形成。


  当前,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规模化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新业态孕育兴起,线上线下加快融合,新的组织形式加速形成,促进各类资源的高效配置,提升创新能力。2018年5月,国内首家综合性机器人展览交易市场-长三角机器人博览城在宁波余姚开业,该博览城集装备展示、企业研发孵化办公、机器人科普教育、智能制造人才实训等功能于一体,以线下实体市场为基础,通过线上下单购买与订单查询等功能,结合线下库存与发货,打造线上交易市场。截至目前,长三角机器人博览城一期入驻率已超过90%,入驻的均为拥有自主高新技术的企业,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智能工厂、物联网、智能家居、科普教育等业态。2018年6月,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互联网平台——“众车联”在慈溪上线,由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宁波福尔达、宁波华翔、大日光集团,知名金融集团蓝源资本、共青城征途基金共同发起成立,以整合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为切入点,依托五大产业子平台和六大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云集采、供应链金融、云物流、大数据、智能制造和产业基金等服务,全面赋能汽车产业链。2018年10月,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联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北仑区科技协会、北仑模具协会等,众筹1亿余元创新资金,在宁职院成立了全国压铸模具行业首家高端技术公共检测服务中心,2000多家北仑压铸模具企业可共享高端技术检测服务。


  第四,产业发展生态不断优化。


  继2017年正式发布《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的实施意见》及一系列配套实施细则,2018年,宁波市又正式出台《宁波市推进“产业争先”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创新宁波“科技争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政策,瞄准高质量发展关键瓶颈问题,部署一系列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2018年9月,宁波市重磅发布了“1+X”人才生态建设系列举措——“1”指开放揽才产业聚智若干意见;“X”指包括引进顶尖人才、集聚青年才俊、培养技能人才、保障人才安居、优化专家服务等一揽子实施办法,打造宁波城市人才“雨林”。2018年宁波市人才总量达241.2万人,比2017年增长9.8%,人才净流入率跃居全国第二。2018年四季度,宁波市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进商事领域“1+5”组合式改革,出台了“宁波25条”“降本减负新10条、”优化营商环境“80条”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等一系列降本减负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搭建宁波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告服务平台、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破除制约创新创业的制度障碍,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针对当前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增加的情况,宁波市通过设立上市公司稳健发展支持基金、落实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计划试点、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等多项措施,力促上市公司稳健发展。


  第五,载体平台建设如火如荼。


  2018年以来,宁波全力引进大平台、大团队,为宁波市企业开展科技工作和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与宁波研究生院、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相继揭牌成立,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与宁波达成战略合作,引进共建宁波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和宁波锋成双亲纳米材料产业园。2018年8月,中国电科院创新分中心正式落户宁波,将在海洋广域可靠通讯、海洋智能无人云网、城市服务与医养、水下仿生无人设备等方面展开合作,聚集创新与合作资源,推动宁波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浙大宁波研究院揭牌,重点面向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引进高层次科研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学科群,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后续还将新建浙大宁波工程师学院、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迁建浙大软件学院,转型提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共建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2018年9月,波兰船级社中国总部将落户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主要开展面向中国的新造船舶评级、船上设备和零配件检验以及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等相关业务。中国(宁波)智能模具工程公共服务创新中心正式揭牌,预计每年为200家中小微模具企业提供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宁波模具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坤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华为模具云创新服务平台,帮助宁波模具产业加速实现“智慧化”。2018年10月,宁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将建设国内一流的智能产品研发中心和工业物联网系统技术研发中心,世界最先进的智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可控工业互联网软件操作系统开放平台,智能芯片开放应用平台、自主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应用平台、智能工厂集成公共服务平台和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宁波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平台将整合宁波市现有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专利技术(宁波)展示交易中心、天一生水网等资源,打造以产业为导向、数据为基础、精准服务为支撑、公益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与国家平台的数据连通和共享。


  产业增加值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


  随着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互联网+”、大数据、数字经济、“双创”推动的新业态、新动能培育发展,国内经济仍将延续过去几年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经济质量上升,经济结构优化,创新发展持续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宁波而言,2019年,依托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等先行先试优势,宁波将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和体制机制改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可期。预计2019年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和实力将进一步增强,产业增加值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对加快新旧动能转化,促进宁波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名城名都”建设奋斗目标,以数字宁波为战略引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高水平打造以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宁波市将聚焦重点领域和未来产业培育,扎实推进高水平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强化对外合作交流,完善产业发展生态等重点工作,为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名城名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发展三大千亿级产业和若干细分产业


  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第一,聚焦发展重点产业领域。


  围绕“311”新型产业体系培育,聚焦发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三大千亿级产业和若干细分产业,以全产业链培育、关键环节突破为重点,实施龙头企业引领、重大科技攻关、高端资源链接、产业载体集聚等新兴产业培育路径,加快推进中芯集成电路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超前谋划数字经济、航空航天、健康终端等一批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数字经济1号工程,促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延伸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和光电产业,加快建设“芯港小镇”,完善硅片、靶材等配套材料供应体系,努力打造一条以芯片设计为引领、芯片制造为支撑、电子材料为特色、系统装备与材料工艺配套较为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深入建设宁波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和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加快宁海通用机场、宁波杭州湾通用机场等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和通用航空服务业发展,打造“火箭卫星发射基地(设施)—航天火箭、小卫星制造”产业链。


  以推进重特大项目建设和产业生态圈建设为主要抓手,全力打造绿色石化、汽车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4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建设智能家电、关键基础件(元器件)、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跨界、集成、融合型产业生态链,形成产业创新涌现生态圈。


  第二,谋划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


  整合现有科创资源和平台,科学规划建设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打造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重点推进国家高新区、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三大科技城、南北高教园区等建设,继续引进一批高能级大院大所,力争建设成为宁波科创资源集聚高地、创新创业首选地、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主引擎和国际化人才特区。


  以宁波国家高新区为核心,联动全市省级高新园区、高新技术特色小镇、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等,宁波市全域高标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水平编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和空间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国家自创区建设若干政策意见,重点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高端研发机构引进和运营。加快宁波东部科创中心建设,“对标国际先进、瞄准国内一流,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政、产、学、研、资、智、创”深度融合的宁波高端创新创新策源地。


  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谋划成立甬江实验室,部署一批有望实现创新跨越的重大突破,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围绕宁波市特色块状经济和未来产业,积极争取国家级石墨烯创新中心,加快推进磁性材料及应用、未来汽车、集成电路材料、射频集成电路、机器智能和空天动力等领域产业创新中心谋划建设。


  第三,加强对外开发与合作。围绕宁波市发展重点产业领域,深化国内外产业合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大湾区经济等战略,提升发展新水平。


  以创建“一带一路”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引导宁波市优势企业,对接中东欧国家产业需求,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创新合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重大创新布局,以及宁波市产业发展现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并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发展。


  主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战略,强化宁波在沪杭甬黄金三角经济体的制造业中心和创新应用中心定位,促进长三角城市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第四,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抢占全球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立足宁波发展现实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趋势,提前启动研究谋划宁波市培育“四新”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新机制,为宁波市下一步深入推进双创工作,加快新旧动能转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铺垫。


  进一步落实宁波市《关于进一步推进降本减负促进实体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意见》、《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动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及人才发展新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态圈。


  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健全覆盖创新发展全链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综合运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四大产业基金、科技信贷风险池、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多种手段,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深入推进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初创型企业等精准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投资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开展专题论坛、研讨会、对接会等活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