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科技前沿

过程工程所开发出邻域纳米结构生物传感膜

来源:过程工程研究所 2084 2023-06-27

颗粒在线讯:葡萄糖检测和实时连续监测,对于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预防以及制糖和发酵过程中的可控生产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以葡萄糖氧化酶(Gox)、普鲁士蓝(PB)、电极为核心的葡萄糖生物传感设备颇具前景。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出具有邻域纳米结构的新型三维(3D)介孔生物传感膜,提高了葡萄糖生物传感设备中传感区域面积、PB利用率以及底物对传感区域可及性,具有优异的灵敏度和长期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由于PB形成速率快且极易团聚,使其在电极上的合成和分布难以控制,导致PB高密度无序堆积,形成传感区域面积小、PB利用率低且空间位阻大的逐层分布传感结构,同时传感灵敏度低且稳定性差。

针对上述问题,万印华团队以单宁酸-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铁(TA-APTES-Fe)三元涂层作为结构导向剂,调控PB的固定化位置和组装速率,分别通过配位和共价作用将PB和GOx相邻固定在3D介孔碳纳米管(CNTs)膜电极中,制备出具有邻域纳米结构的介孔生物传感膜。与逐层纵向分布的生物传感器相比,新型传感膜将传感区域从2D平面扩展到3D介孔膜电极中,从而提高了PB的利用率以及葡萄糖和过氧化氢(H2O2)对传感区域的可及性。同时,这一结构拉近了级联传感单元间的距离,进而缩短H2O2到达传感界面的扩散距离,有效抑制H2O2向主体溶液中的扩散,降低其无效耗散。实验数据表明,在流通模式下,新型传感膜的灵敏度达31.2 μA mM-1,可稳定连续监测蔗汁中的葡萄糖浓度长达8小时无电流响应漂移。

针对生物传感器污染问题,该团队基于PB的pH响应多酶活性,提出了利用GOx-PB级联反应依次产生微气泡和芬顿氧化来模拟“疏松-降解”膜清洁过程。原位产生的微气泡带来的剪切作用有助于疏松膜表面污染层,增加自由基对污染物的可及性,实现被污染的生物传感膜的自清洁。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受细胞膜上电子传递链结构启发,开发具有邻域纳米结构的三维介孔生物传感膜示意图

图1.受细胞膜上电子传递链结构启发,开发具有邻域纳米结构的三维介孔生物传感膜示意图

生物传感膜“疏松-降解自清洁机制”示意图

图2.生物传感膜“疏松-降解自清洁机制”示意图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