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科技前沿

过程工程所等开发出铁-铜双原子还原硝酸盐合成氨催化剂

来源:过程工程研究所 1133 2023-07-28

颗粒在线讯:人类既需要合成氨支撑生存,又不断向环境中释放活性氮,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层中硝酸盐(NO3–)浓度增加,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庆山、张会刚,联合浙江大学教授陆俊,提出“铁-铜(Fe/Cu)双原子催化硝酸盐法”还原制氨。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可实现92.51%的最大氨法拉第效率。这种双中心和杂原子结合的策略为催化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扩展了硝酸盐还原和氨合成的电催化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氨是农业、塑料、制药等行业中的重要化学品。传统的哈伯-博施法(Harber-Bosch)合成氨工艺消耗大量能源,并对环境造成影响。将硝酸盐电还原成氨,既可减轻环境污染,又为可持续氨生产节约能源。而硝酸根还原合成氨(NO3–RR)过程是八电子传递反应,速率很慢,且硝酸根特有的D3h平面共振结构降低了其阴极吸附、抬高了转化过程能垒。研究高效的NO3–RR催化剂颇具挑战性。

研究发现,Fe/Cu和NO3–之间存在适当的相互作用,促进了NO3–阴离子的吸附和产物释放(图1)。NO3–与双金属原子d轨道的强耦合降低了阴离子吸附的能垒,同时双原子可以进一步削弱N-O键,使NH3的生产具有较低的反应能垒。双原子位点也降低了整体反应势垒。

为了锚定双原子并形成金属-金属二聚体,研究人员在石墨烯中设计孔洞结构以产生大量的边缘位点。这些边缘位点被进一步氮化以结合Fe/Cu原子。研究通过形貌表征观察到大量双原子对,确定双原子位点的成功合成。研究通过价态分析与配位结构表征,确定杂原子双位点催化剂(Fe/Cu-HNG)中存在金属-N配位和异质金属-金属配位。同时,研究进一步验证Fe/Cu-HNG的配位结构为Fe/Cu双原子锚定在MN2位点上,相邻的Fe/Cu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金属-金属二聚体结构(图3)。

实验表明,Fe/Cu-HNG具有显著提高的催化活性,在-0.3 V(vs RHE)下产NH3的FE最大为92.51%,同时Fe/Cu-HNG具有高产率(1.08 mmol h-1 mg-1,-0.5 V vs RHE)和超低能耗。该工作确定了产物NH3的来源并证明了催化剂的优异稳定性。

该研究展示了高效NO3–RR双原子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同时,双原子的协同效应为NO3–RR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途径,有助于促进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制氨领域的研究及实际应用。

近年来,过程工程所在电化学储能与电催化领域发展了一系列高效催化剂和储能新工艺。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Fe/Cu-HNG的合成和电化学硝酸盐还原示意图

图1. Fe/Cu-HNG的合成和电化学硝酸盐还原示意图

Fe/Cu双原子催化剂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态分析

图2. Fe/Cu双原子催化剂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态分析

催化机理的理论分析

图3. 催化机理的理论分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