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行业动态

光伏倍增空间开启!17省“十四五”规划聚焦新能源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934 2020-12-28

近日,黑龙江、江西、重庆、天津、海南、辽宁、山东、北京、陕西、河北、浙江、安徽、湖南、吉林、湖北、云南、广西等17个省市相继发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特对各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中关于光伏等新能源规划部分进行整理,如下:

黑龙江省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落实国家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新能源装机比重和消费占比大幅提升,合理降低碳排放强度。

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高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争取建设以我省为起点的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实现500千伏电网市(地)全覆盖、220千伏电网县(市)全覆盖,完善电网网架结构。

江西省

聚焦光伏、锂电等领域,培育若干国际一流企业,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着力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坚持“适度超前、以电为主、多能互补”,推进一批支撑性电源点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第二回特高压入赣工程,构建“一个核心双环网+三个区域电网”的供电主网架,统筹推进油气管网、新能源等项目建设。

积极推行清洁能源,发展绿色建筑。

重庆市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因地制宜发展气候经济、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等,把空气变财气、青山变金山、绿水变富水、林地变宝地。强化绿色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建筑。

天津市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用“绿色系数”评价发展成果,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的工业体系、建筑体系和交通网络,建立健全生态型经济体系。大力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加快推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强化清洁生产,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制造。制定实施力争碳排放提前达峰行动方案,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开展节水行动。持续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大力优化能源结构,打造能源创新示范高地。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深入实施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海南省

建设清洁能源岛。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双控行动。大力推进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全生物降解、清洁能源装备等生态环保产业,推动昌江清洁能源产业园建设。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推进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开展系列绿色创建活动。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规划建设全省充电桩设施。提倡绿色出行,提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辽宁省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形成煤、油、气、核和新能源协调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培育壮大氢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创全民参与的“绿色+”时代。

山东省

新能源新材料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以核电、氢能、智能电网及储能等为支撑的新能源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前沿新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先进基础材料等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

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和煤电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氢能,拓展外电入鲁通道,稳步推动核电、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完善油气储输网络。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源头管控,加快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完善高耗能行业差别化政策,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清洁能源倍增行动,积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广“无废城市”建设,实现设区市垃圾分类处置全覆盖。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降低碳排放强度,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北京市

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壮大绿色节能、清洁环保等产业,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率先建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引导全社会践行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倡导“光盘行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陕西省

调整优化煤电布局,积极发展风电、光电、生物质发电,加快陕北风光储氢多能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加强输气管网、储气库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电力外送规模。高水平建设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和延安综合能源基地,推进能源技术融合创新和产业化示范,着力构建万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健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绿色产业发展政策举措,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园区绿色化改造。

河北省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浙江省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全产业美丽生态经济。大力推进经济生态化,持续压减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加快绿色技术创新,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进服务业绿色发展。

安徽省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用“绿色系数”评价发展成果,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的工业体系、建筑体系和交通网络,建立健全生态型经济体系。大力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加快推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强化清洁生产,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制造。制定实施力争碳排放提前达峰行动方案,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开展节水行动。持续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大力优化能源结构,打造能源创新示范高地。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深入实施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湖南省

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积极引导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现代产业发展,抓好落后产能淘汰,全面推行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清洁生产、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建筑。

吉林省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握技术革命发展趋势,超前谋划由前沿技术带动的新兴产业,突破移动信息网络、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培育壮大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企业。创新发展氢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整合东部抽水蓄能和西部新能源资源,建设吉林“陆上三峡”工程,扩大“吉电南送”,撬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力发展产业融合衍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重点加快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及产业化,实现卫星装备及应用技术设备制造批量化生产,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系统、精密机械、先进传感器等加快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密仪器与高端装备产业基地。

湖北省

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努力打造全国电网联网枢纽、全国天然气管网枢纽、“两湖一江”煤炭物流枢纽。建设一批大型支撑电源,有序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优化输送通道布局,争取提高三峡电能湖北消纳比例,提升城市供电能力。加快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和煤炭输送储配体系建设。构建能源生产、输送、使用和储能协调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

云南省

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产业和重要领域绿色改造,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等产业。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实施燃煤替代。发展绿色建筑。

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绿色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源网荷”一体化建设,促进能源就地消纳,完善能源产供销储体系。优先布局绿色能源开发,加快建设金沙江、澜沧江等国家水电基地,加强“水风光储”一体化多能互补基地建设,推进煤电一体化基地建设,化解电力结构性矛盾。

广西壮族自治区

构建多元能源保障体系。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水电,积极稳步发展核电,适度发展清洁煤电。推进全区城乡用电“一张网”,加快绿色智能电网建设,增强农村、边远地区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理顺油气管网体制,健全油气管网体系,实现天然气“县县通”。建设智慧能源系统,加快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推动北部湾沿海能源综合储备基地建设,提升油、煤、气等应急储备能力。强化能源监测预警,保障能源运行安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