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1月4日,高锟出生于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
回顾高锟先生的一生,他一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发明光纤通讯,并因此获得“光纤之父”的美称,享誉全球。
难以想象,假如没有光纤通讯,我们将无法享受到网上极速冲浪的乐趣,也享受不到3G、4G、5G移动通讯带来的方便快捷的服务,尽管移动通信在接入层面不需要通过光通信(靠卫星接收),但传输却是离不开的。
而这一切的发生,都离不开高锟先生的努力和贡献。
今天,让我们一起共同回顾高锟先生走过的光纤之路。
......
个人生平
1933年11月4日,高锟出生在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住在法租界。高锟10岁就读上海世界学校(今日的国际学校),在上海完成小学与初中一年级课程。 除了读中文之外,也读英文和法文,学校聘请留法的学者回来教授,高锟开始接触中国之外的人事文化
全家福,坐在中间的男孩就是高锟
1948年,高锟移居台湾,之后再随父亲迁往香港。
1949年,高锟进入圣若瑟书院就读,中学毕业后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当时港大没有电机工程系,他远赴英国东伦敦伍尔维奇理工学院(现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就读。
1957年,高锟从伍尔维奇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同年,高锟读博士时进入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在其英国子公司-标准电话与电缆有限公司(Standard Telephones and Cables Ltd.)任工程师。
1960年,高锟进入ITT设于英国的欧洲中央研究机构-标准电信实验有限公司,在那里工作了十年,其职位从研究科学家升至研究经理。
1965年,高锟在伦敦大学下属的伦敦大学学院获得电机工程博士学位。
1970年-1974年,高锟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新成立的电子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其后为该系首任讲座教授。
1974年,高锟又返回ITT工作,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劳诺克的光电产品部担任主任科学家,后擢升为工程主任。
1979年,高锟取得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终生会员。
1982年,高锟因卓越的研究与管理才能而被ITT公司任命为首位“ITT执行科学家”,主要在康尼迪克州的先进技术中心工作。
1985年,高锟在德国的SEL研究中心工作。与此同时,他也担任耶鲁大学特朗布尔学院兼职教授及研究员。
1986年,高锟被任命为SEL研究中心合作研究主任,同时也在标准电话电缆下属的标准电信实验室作研究。
1987年-1996年,高锟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成立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及多间研究所,开设多个新的本科及研究院课程,为中大成为世界级研究型综合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1989年,高锟获选为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1990年,高锟获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1991年,在高锟领导下,香港中文大学率先租用一条卫星电缆连接美国太空总署,带领香港接通全球互联网;至1995年,中大成立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HKIX)。
1992年,高锟获选为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6年,高锟获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二批外籍院士。
1997年,高锟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2003年初,高锟证实罹患早期老人痴呆症,接受治疗。
2009年,高锟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作出突破性成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0年2月,高锟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返回香港中文大学,并将毕生最高荣誉诺贝尔奖及人生其他17个重要奖项,永久送赠香港中文大学。
2015年,高锟获颁港科院荣誉院士。
2018年9月23日,高锟在香港逝世,享年84岁。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条—高锟)
......
60年代首提光纤理论,被讽痴人说梦
1966年,高锟发表一篇题为《光频率的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论证了玻璃介质能够完成光线传播的条件,并开创性地首次提出用玻璃纤维作为光传播介质并应用于通信的理论。
这在光通讯史上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但遗憾的是,发表的论文却如同石沉大海,通讯业界对此毫无兴趣,更有媒体戏称此为“痴人说梦”。
面对质疑,高锟并未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
1971年,世界上第一条1公里长的光纤问世,十年后,第一个完整的光纤通讯系统也正式启用。
在光通信工程和商业实现的早期,高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
晚年罹患老年痴呆,成就终获诺奖肯定
2003年,退休后的高锟在与朋友打麻将时,出牌反应迟缓,在朋友建议下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老年痴呆(阿兹海默症),其后表达能力逐渐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差,需要爱人在旁照料。
2009年,在高锟发表第一篇光纤论文后43年,其在光通讯领域的杰出成就终获诺贝尔奖的青睐,高锟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作出突破性成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虽然高锟先生一生主要都在美国进行学术研究,但是他却非常关心中国光纤科学事业的发展。
早在1995年,高锟先生就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四所中国重要高校的荣誉教授;并于1996年被选举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为我国光纤科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益新曾评价高锟先生道:“我的这位朋友是一位乐于助人、热心桑梓的谦谦君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高锟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光纤”精神将永垂不巧。
注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删除。
上一篇: 眼中相同的事物,心里不同的风景——一位信仰上帝的科学家
下一篇: 维生素K的老故事和新发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