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8月1日,乔治·赫维西(George Hevesy)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从小就在布达佩斯接受教育。1905年,他到德国弗赖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08年获博士学位。1911年,他进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所工作,在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卢瑟福教授的指导下从事镭的化学分离研究。历经一年多的反复研究,虽未获得结果,但却激发了他对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热情,从此,他一头钻进这个新课题的研究和探索。
1920年,赫维西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工作,并于1923年发现了铪元素,这是化学研究的新进展,对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性的阐明有重要意义。1926年,他的母校德国弗赖堡大学邀请他回去主持化学研究,他欣然接受。历经近10年,赫维西在示踪实验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并把同位素示踪技术应用到生物学领域,利用追踪“已做标记”的放射性磷在体内的行踪研究各种生理过程,这一科研成果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的奥秘开辟了新的道路。因此,赫维西获得1943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在,同位素示踪技术不仅应用在生命科学中,而且在工业、医学、农业、环境科学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由于德国纳粹的反犹太人活动不断加剧,赫维西遭遇排挤被迫于1935年离德国去丹麦进行研究。1943年,德国纳粹攻陷丹麦,为免遭杀害,他选择前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任有机化学研究所教授。
1966年7月5日,赫维西卒于德国弗赖堡,享年81岁。他一生在化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越,获得许多国家荣誉称号。除了获得1943年诺贝尔化学奖外,1959年他还获得第二届和平利用原子能奖。此外,他还曾获得法拉第奖章、科普利奖章、玻尔奖章和福特奖金。
科学小讲堂
同位素示踪技术(Isotopic Tracer Technique):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经富集的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研究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环境和材料等领域中科学问题的技术。示踪剂是由示踪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示踪原子(又称标记原子)是其核性质易于探测的原子。含有示踪原子的化合物,称为标记化合物。
本文系颗粒在线根据网络资源整理编辑。
上一篇: 正电子的发现者——卡尔·安德森
下一篇: 人工合成尿素第一人——维勒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