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堂 - 科普 - 科学史上的今天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明

来源:科学历 1114 2019-07-03

  原子核受到外磁场作用时会有所反应,当外加磁场的振动频率恰好合适,由于共振的发生,原子核的反应将更为明显,可能会发出强烈的射线,这就是核磁共振现象。在科学发展史上,核磁共振这个课题持续活跃,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甚至遗传学、神经学、脑科学等多个领域。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上的开路人,当属布洛赫和珀塞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事所需,给用于检测潜艇的声谱仪和核医学成像技术带来了发展的机遇。1946年,这两位美国物理学家分别独立地发现,在外磁场作用下,某些样品会发出一定频率的电磁波。

  他们分别用水和石蜡做实验,这一实验无需高真空,设备也不复杂,很快地使核磁共振发展起来。随后他们又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核磁共振谱仪,促成了商用的核磁共振谱仪在1953年的问世。

  医学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发明人,是美国医生雷蒙德·瓦汉·达曼德。1969年,他在做生化试验时,偶然发现人体肿瘤或其他病灶细胞的含水情况与正常组织有所不同,这一发现促成了以水作为主要检测物制造核磁共振成像仪的想法。1977年7月3日,核磁共振成像仪首次用于人体扫描。这项发明曾被很多同业人看做不可能实现,人们把这台首次亮相的仪器称为“硬骨头”,而这块骨头硬是叫达曼德啃了下来,但整整花费了7年!

  近几十年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逐渐发展成熟,它生成的图像非常清晰,不仅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也避免了剖腹、开胸,更无需使用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造影剂,对人体没有损害。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有助于我们在活体和整体上研究人的组织与器官乃至思维。核磁共振扫描仪已经成为脑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