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沉闷了相当长时期的心理学,陡然进入到一个兴旺时期。一个是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跨学科的结合,由此引发了心理学的一场革命。更令人瞩目的是,在这场革命中,不少新人辈出,他们的研究不仅跨学科领域,颠覆了过去心理学研究范式,也把研究内容从只关注于“外显行为",直接转向到了人类的大脑。到了21世纪,在短短的数十年里,认知科学不仅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它的发展也远远跨越出了心理学的范畴。
如果说在认知心理学的起源时期,人类的大脑还是个“黑箱子”的话,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类对这个“黑箱子”的认识又增加了多少呢?
2005年6月10日,马克拉姆研究组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蓝脑计划”,他们通过超级计算机,利用实验数据逆向打造哺乳动物的数字大脑,最终打造出“人脑”,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
2009 年7月24日,在英国牛津召开的全球科技会议上,马克拉姆以“构建人类大脑”为题做了演说,介绍了“ 蓝脑计划”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2009年8月,马克拉姆再次宣布了他们的“蓝脑计划”路线图。“ 蓝脑计划”一经宣布,便引起了科学界的不少争议。一部分人对它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还有人对“蓝脑计划”的最终目标提出了质疑。人类一旦能够制造出与人类一样能思考的机器,破解人类大脑也就指日可待。
“蓝脑计划”的研究发展,就像基因工程挑战了生命的定义那样,将直接挑战人类的定义。最终将如何,还须拭目以待。
“蓝脑计划”是由瑞士科学家设想的一个复制人类大脑的计划。以达到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的目的。但网络上对其褒贬不一。2009年8月11日,负责蓝脑计划的科学家宣称,他们有望在2020年左右制造出科学史上第一台会“思考”的机器,它将可能拥有感觉、痛苦、愿望甚至恐惧感。
上一篇: “天空之眼”——欧洲天体望远镜
下一篇: 天下本是同根生——人类起源研究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