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研究显示,颗粒物尤其是空气动力学直径≤2.5微来的PM2.5,可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发育系统等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具有致癌和遗传毒性。
在美国环境保护署2009年的综合科学评价报告(Integrated Science Assessment for Particulate Matter,ISA)中,对关于颗粒物(PM2.5、PM10-25)短期暴露、长期暴露的已有流行病学研究、控制暴露人体研究、毒理学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报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估(2012年又在2009年报告的基础上发布了份临时评估报告)。
该报告将关联强弱依次分为因果关系、很可能的因果关系、提示性的因果关系、证据不足和提示性的无因果关系五种类型,对PM2.5、PM10-25与不同健康效应终点的关系进行了总结(见表1)。
表1 颗粒物短期、长期暴露与健康效应的关系
细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细颗粒物是导致不良心血管健康效应的重要空气污染物之一。
细颗粒物的长期或短期暴露可引起人群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急诊人数和入院数增加以及死亡率升高,相应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夫常、动脉粥样硬化等。
研究发现PM2.5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长期影响要大于其短期影响。
空气污染被称作人类“最无声的杀手”
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呼吸系统的深处是一个敏感的环境,细颗粒物作为异物长期停留在呼吸系统内,同样会让呼吸系统发炎。
进入肺部的PM2.5长期作用,可使局部支气管的通气功能下降,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换气功能丧失。
吸附着有害物质的PM2.5可以刺激或腐蚀肺泡壁,长期作用可使呼吸道防御机能受到损害,发生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
长期居住在PM2.5污染严重地区的居民,可出现肺活量降低、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增高等。
研究显示,PM2.5长期暴露是人群呼吸道疾患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PM2.5还可增加人体呼吸道对细菌、病毒等的敏感性,导致呼吸系统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
研究还发现,PM2.5污染可阻碍儿童肺功能的发育。
PM2.5还可加重过敏性鼻炎的症状等。
本文节选于《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编著。
上一篇: 半导体激光器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下一篇: 米氏散射和弗氏衍射有什么区别?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