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堂 - 百科

细颗粒物污染的成因总论

来源:颗粒在线 1091 2019-03-16

  大气颗粒物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与气态污染物由单一的原子或分子所组成不同,颗粒物不是单一成分的污染物,而是由众多不同的原子或分子结合在一起的聚集体所组成的“大杂烩”混合物,因而其粒径、形状、相态及化学组成要复杂得多,相应地,其来源、时空分布、大气过程(包括干湿沉降)及寿命等变化很大。



空气中看不见的污染物随处可“见”


  另外,大气颗粒物中的半挥发性组分如水、硝酸铵和许多有机物在气态与颗粒态之间持续改变,同时其表面是大气物理化学反应的良好界面,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在其大气历程中持续变化并且颗粒物表面的组成可能有别于其总体的化学组成,不同的单个颗粒物可能包含化学性质截然不同的组分,通常是由难溶的组分为核,外裹有机物、硫酸盐和硝酸盐等。


  因此,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被认为是最复杂的大气污染物。



细颗粒物(PM2.5)不仅是最复杂的大气污染物,而且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颗粒污染物


  我国关于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的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在过去的近20年来渐呈蓬勃之势,特别是在一些特大城市针对以细颗粒物为代表的大气复合污染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从理论计算到现场测试以及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等,为探索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做了大量工作。


  目前,在宏观层面上,对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的特征、重要污染源、关键污染物及其成因等已形成基本清晰的科学共识,细颗粒物(PM2.5)是关键污染物,其来源主要包括燃煤、机动车、扬尘、工业生产等一次颗粒物排放的直接贡献,以及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氨(NH3)等气态前体物二次转化的间接贡献。


  但是,由于在物理尺度、化学组成、时空分布和成分来源等方面的复杂性和影响的多样性,以及在表征其理化性质和大气环境效应的理论和实验分析方面所具有的难度,且由于观测网络建立时间较晚、数据相对匮乏,对于全面认识我国高排放及高浓度背景下的大气复合污染,还需更加深入的系统研究。



本文节选于《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编著。

标签: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推荐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