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简介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4年成立,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1995年被批准开放,是由国家计委首批投资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以凝聚态物理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依托,面向量子调控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微结构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质及其应用等重大科学问题与技术关键,以量子调控研究、人工纳米结构材料与器件等为主要研究方向,设计、制备微米、亚微米、纳米尺度的新结构,揭示新的量子效应,发展量子调控科学,进而发展新一代的光电器件及其应用,以期为技术创新提供科学积累,促成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凝聚各方资源,建设成为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拥有高层次实验研究平台和高素质的科学技术队伍、具有学科交叉、人才汇聚、管理科学、流动开放等特征的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微结构研究基地和国家科技现代化的创新平台。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86人,其中中科院院士7位:冯端教授、龚昌德教授、都有为教授、邢定钰教授、祝世宁教授、王广厚教授、邹志刚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1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6位,青年计划获得者18位。实验室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为我国微结构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4年实验室第一篇关于界面生长机制的论文在Nature上发表,实现了实验室在国际上该级别刊物上发表文章零的突破;随后介电体超晶格研究的一批创新性成果发表在《Science》(3篇)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反响。
在连续6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实验室均被评为优秀实验室,其中2000年度为数理学科的第一名,2005年度经科技部批准予以免评。国际著名刊物《Nature》曾在一篇评述性文章中[ Vol. 389 (1997)113 ] 评价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是亚太地区(除日本以外)“已经接近世界级水平”的研究机构之一。
2002至今,实验室成员获得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于2006年度获得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微结构物理与带隙材料、关联电子体系、受限量子体系、软物质的微结构与功能、基于微结构的高新技术与应用等5个研究方向。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国家级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分别是:
1.周豪慎主持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二次锂空气电池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纳米材料的设计与调控”(2014-2018);
2.吴迪主持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磁电功能氧化物界面的量子调控和原型器件研究”(2015-2019);
3.缪峰主持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青年)“多重非常规外场耦合下二维材料的物性调控与器件研究”(2015-2019);
4.朱嘉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青年973)“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热传导的机理及调控”(2015- 2019);
5.刘晓平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青年973)“硅基微结构材料的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效应及中红外探测的研究”(2015-2019);
6.闻海虎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型高温超导材料和非常规机理研究”(2016-2021);
7.于扬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导量子芯片中多比特相干操控及可扩展量子模拟”(2016-2021);
8.陆延青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人工微结构中的量子、类量子效应及功能集成光子芯片”(2017-2022);
9.王伯根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拓扑磁性结构及其异质结的物性与器件研究”(2017-2022);
10.王敦辉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高性能稀土磁制冷材料研究”(2017-2022);
11.何程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人工微结构中的光/声拓扑性质研究”(2017-2022);
12.张翼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二维拓扑量子材料的制备、表征与器件探索”(2018-2023)。
最新科研进展(部分)
1.王晓勇、舒大军、肖敏团队在电场调控钙钛矿纳米晶的光学特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王晓勇、肖敏课题组在钙钛矿纳米晶的共振激发和激子与声学声子耦合特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3.南大研究团队揭示分子内单线态裂分新通道
4.徐挺教授、陆延青教授团队利用自旋复用超构表面产生完美庞加莱光束
5.姜校顺、肖敏团队实现片上布里渊-克尔孤子光频梳
6.朱嘉教授课题组在纳米尺度高纯半导体杂质调控方向取得新进展
7.于扬、朱诗亮团队在超导量子比特中实现参数空间的新型磁单极
8.于扬团队与合作者在超导量子芯片高保真度双量子门操控上取得新进展
9.张翼课题组成功实现了单一纯相1T’-WSe2单层的外延生长
10.闻海虎团队和聂越峰团队合作在镍基新超导体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上一篇: 颗粒词条 | 什么是颗粒?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