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在线讯:近期,中国上市企业奔赴瑞士融资上市似乎成了一股热潮。
仅仅今年前两个月,就有包括隆基绿能、宁德时代、福斯特、先导智能、盛新锂能等近10家中国企业宣布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在瑞交所上市,而截止到1月底,已经有超过30多家中国企业排队在瑞交所上市。
瑞交所上市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其实受到去年的一项中瑞金融市场政策推动。
2022年7月份,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正式开通,瑞士证券交易所成为了中企海外上市新选择,与其他市场相比,在瑞交所上市获批流程相对简单,在开通当月就有4家中国企业发行GDR在瑞交所上市。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瑞交所排队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光伏和储能企业占据了大多数。
其中光伏企业中最受关注的包括一体化龙头隆基绿能于上周宣布发行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获得瑞交所监管局附条件批准;而本周,光伏辅材龙头福斯特也宣布公司拟发行GDR并申请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而更早之前,还包括爱旭股份、明阳智能、东方雨虹等多家光伏企业也已经宣布拟发行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而锂电储能板块,最受瞩目的则是储能龙头宁德时代,据路透社报道,宁德时代近期考虑在瑞士发行GDR上市,可能筹资约50亿至60亿美元。而除宁德时代外,还包括盛新锂能、先导智能、华友钴业等多家锂电、储能企业也先后宣布奔赴瑞交所发行GDR上市。
光伏、储能作为最具前景的新能源产业,各大龙头争相奔赴瑞交所上市,实际上不仅仅是金融市场政策推动,在其背后,还包含着欧洲的能源政策驱动。
尤其在去年俄乌冲突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下,欧洲接连推出几千亿欧元的可再生能源计划,以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在大量补贴和政策鼓励下,欧洲已经是当前中国光伏储能企业融资上市最具景气的市场。
欧洲可再生能源政策支持
一方面,欧洲作为光伏产业的先驱,对新能源的重视程度极高,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一棒接一棒的政策,把光伏扶持至今,欧洲在光伏发电领域仍处于重要地位。
而在去年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下,欧洲更是接连抛出了规模庞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计划,吸引可再生能源企业融资,刺激欧洲能源制造业并带动就业。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政策就是去年5月份欧盟提出的能源重返计划(REPowerEU),推出2100亿欧元刺激可再生能源制造,目标直指“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和“快速推进能源转型”。具体来看,该计划从节约能源、能源供应多样化、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三方面着手,取代家庭、工业和发电领域的化石燃料,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将从此前的40%提高至45%。
到2022年9月份,欧盟又拟推出5650亿欧元的“能源系统数字化”计划,该计划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并结束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要求于2030年底之前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5650亿欧元(约5560亿美元),包括大力发展光伏和新能源汽车。
除了巨额投资支持外,欧洲也在迅速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审批及补贴下发,多家欧洲企业提出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审批及补贴下发,并提高补贴额度。
巨额投资和补贴吸引了大量可再生能源企业进入欧洲进行融资扩产,中国光伏企业今年开年后先后进入瑞士赴欧上市,很大程度上受到两项扶持政策支持。
更高的利润和成长空间
另一方面讲,中国作为光伏制造世界第一的强国,进入欧洲融资扩产也具备较高的技术竞争力优势,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供应链上,中国光伏企业赴欧洲上市将具备更强大市场竞争力。而对于欧洲而言,中国光伏企业的进入一方面可加快本土光伏制造业,同时还带来了更多的就业,这对于尚处于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和就业困境的欧洲而言,也百利而无一害。
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欧洲进行光伏业务扩展“油水”也更高。
一方面欧洲电力价格更高,新能源发电并网利润也相对更高。同时相对于国内,欧洲光伏产品售价也更高,近几年来国内光伏企业多靠出口欧洲获得更高利润。比如微逆变器、跟踪支架等高毛利产品,也是欧美渗透率高;而由于欧美电力价格更加市场化,所以随着电价上涨,储能需求也大幅提升。
从成长空间看,在欧盟能源转型进程中,光伏储能的地位也尤为重要,欧盟计划到2025年将320 GW的太阳能光伏并网,较2020年翻番,到2030年几乎再度翻倍至600 GW。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未来欧盟每年新增装机量至少要达到45 GW。
基于巨大的市场空间、更高的利润和竞争力优势,叠加欧洲大量的补贴和政策鼓励,欧洲已经是当前中国光伏储能企业融资扩产最具景气的市场,随着金融政策逐步开放,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到欧洲市场。
来自:SOLARZOOM光储亿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