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在线讯:随着去年年底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以及多项利好政策的推出和落实,中国经济的复苏按下了开始键,我们看到线下活动逐渐恢复,高铁站、机场也开始车水马龙。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复苏也牵动着世界的目光。随着政策效应的持续显现,经济活力的加速释放,中国将为跨国企业提供怎样的发展空间?化工行业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
2023年3月7日至9日,朗盛举办第三次线上品牌日活动。在3月7日上午的会议上,朗盛亚太区总裁钱明诚和行业媒体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和探讨。
振奋人心的经济复苏
在交流中,钱明诚表示,朗盛确实看到2023年中国复苏的起步,他用了四个字来形容——振奋人心。“毫无疑问,中国的经济被全球关注,这一段时间可以看到世界上很多的金融机构,都对中国提升了期待。在目前这么多不确定性的前提下,中国政府需要克服很多的挑战,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里,我也希望整个社会能在中国政府的带领下,更上一层楼。”
在他看来,中国的经济关联着全球的经济。朗盛的前身——拜耳公司就是最早的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当时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很多外企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因为大家看见商机,看见日益崛起的中国市场。历史也证明,在这些年中,外企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发展,同时也支持中国的产业和社会的发展。
过去三年中,因为疫情原因,朗盛和外界的联系相对来说减少了很多,对于整个投资和业务都有一定影响。但在这个新的起点上,朗盛加强了内部的沟通,也很高兴地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德国同事都在计划来访。
朗盛对中国市场信心十足,因为中国有14亿的人口,而且中国在2030年将成为全球占比50%的化工市场,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蕴藏着更多的机遇。随着2023年经济的复苏,钱明诚相信朗盛能够在中国市场上找到更多的机遇。
“2023年,我们希望看到朗盛的业务在下半年有一个扎实的反弹。上半年我们还在继续努力,当然,我们要做到这一步,还要看到整个中国经济的复苏,我们看好2023年。”
碳中和是化工企业的必经之路
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化工企业正在加速转型。作为领先的特殊化学品公司,朗盛从十多年就开始在碳减排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宁波工厂在2018年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颁发的“国家级绿色工厂”证书。同时,去年朗盛溧阳的工厂全面采用绿电,做到了50%的电力能源来源于绿电。此外,南通工厂也在不断开发水性涂料,这也在不同的程度上支持了汽车工业减排的需求。朗盛所有的工厂,都有自己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达到全球减排的基准。
钱明诚指出,双碳是当今的重点课题,碳中和是化工企业的必经之路,别无它选。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很多踏踏实实的投入。而朗盛有非常具体的目标,朗盛已经对外宣布,到2040年,朗盛在自己的装置、基地做到碳中和;到2050年,上下游价值链做到碳中和。
“我们有很多具体的工作,不是纸上谈兵,也有国际的认证机构,他们有着非常严谨的计算,来确认我们这些目标。这也是为什么朗盛能够在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中名列前茅。目前,我们在道琼斯可持续指数欧洲化工行业中排名第一,全球指数排名第二。我们被这些认证的机构看好,同时也鞭策我们在这方面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在不确定性中挖掘商机
钱明诚在朗盛工作的这十年间,朗盛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十年前,朗盛是全球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商,产品遍布所有的合成橡胶。但在八年前,朗盛董事会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退出橡胶业务,进入周期性短的业务领域。
朗盛将橡胶业务出售给了沙特阿美。目前朗盛专注于三大业务板块:高品质中间体、消费者保护、特殊添加剂。在这十年中,朗盛不断进行新的收购,即使在疫情时期,朗盛在全球还是发起了四项收购,加强了其消费者保护业务。
这些重大变化,钱明诚都是亲身经历者和见证者,对此,他深有感触。他认为,作为一家企业,一定要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下,不断地寻找自己的商机。虽然,转型不一定都意味着升级,但朗盛还是在不断地努力,希望能在不断探索中打开新的局面。
在朗盛诸多下游应用领域中,钱明诚重点提到了新能源市场。他表示,如今,新能源汽车确实是一个突飞猛进的行业,而这在十年前是难以想像的。谈到新能源车,不能忽略的一个话题就是电池,电池行业90%都分布在中国。朗盛也非常关注和注重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尤其是朗盛在德国有氢氟酸、磷化学生产线,这些在电池工业里目前必不可少的原料,朗盛是领先的供应商。“这是我们非常看好的一个领域,所以,我们也在不断地研究和开发新的相关产品。”
“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我相信我们在各个领域中都会看到不同的商机。我们知道,中国政府也在努力制定各种鼓励的政策,所以希望朗盛能够不断在中国成长,也助力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最后,钱明诚总结道。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