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在线讯:近年来,生物质发电广受社会关注。
当前,就能源当量而言,生物质能作为颇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开发潜力十分巨大。但当前,我国生物质发电市场交易进展缓慢,业内建议尽快将生物质发电纳入电力现货交易试点范畴。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将生物质发电纳入现货市场交易范畴要考虑三个重要环节。
我国生物质能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创新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姜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生物质能发展符合“双碳”目标约束下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据记者了解,我国发展生物质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生物质能的原料包括城乡生活垃圾、秸秆、蔬菜剩余物等农业废弃物、薪柴和林业废物及畜禽粪便等,这些我国都有极其丰富的供应。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其中生物质发电新增334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较2021年提高2.5%,其中生物质发电0.41亿千瓦。
“相比于欧洲地区和部分国家生物质发电已经占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70%左右的水平,我国生物质能发展仍然有巨大的潜力没有释放。”姜江表示。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重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生物质发电,一方面,要适当统筹大型农业企业或集团与生物质发电项目相协同,维持生物质发电端的价格相对稳定。同时,支持生物质发电技术改造,提升市场参与的灵活性,可考虑政策专项补贴;另一方面,要支持生物质发电项目形成大范围的集约化运营,提升应对上游原料价格波动的能力。
当前,生物质能在我国仍然没有形成大规模、广面积、高质量、高性价比推广应用的情景。
在姜江看来,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存在包括生物质利用率低、产业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工业体系和产业链不完备、研发能力弱、技术创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虽然过去20年间,上述情况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和改善,但与水电、光伏发电、风电等其他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相比,生物质能产出的能源性价比、稳定性、市场竞争力等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安全性是制约生物质发电纳入现货市场的主要因素
生物质发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市场交易却进展缓慢。2021年吉林省首次提出生物质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垃圾发电)的部分电量参与市场化交易;2023年初,新疆明确将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发电企业视为火电企业参与市场化交易,但都仅参与中长期交易,生物质发电尚未纳入现货市场的交易范畴。因此,业内建议尽快将生物质发电纳入电力现货交易试点范畴。
在刘重阳看来,安全性是制约生物质发电纳入现货市场的主要因素。电力供应需要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现货交易市场在经济效率方面更优,但是受市场影响波动性会更强。在保持市场稳定和安全的前提下,现货市场对电源侧的可预测性和经济收益的权属明晰性要求更严格,这恰是生物质发电的短板。
在姜江看来,对标风电、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发展的轨迹和经验,生物质能的发展绝不能单纯依赖政府对电价的补贴政策来拉动。姜江认为,将生物质发电纳入现货市场交易范畴要考虑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从原料供应环节来看,要形成点线面联动发展的格局,继续推进小范围、短运输半径的原料高效高质运输收集能力提升。
第二,从产业链条健全提升环节来看,要鼓励支持生物质能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引导一批竞争力强、技术储备足的专业企业快速做大做强。
第三,从市场需求撬动拓展环节来看,要以前期生物质能试点示范先行发展区的补贴政策为起点,进一步提升生物质能产品服务的质量、数量、稳定性、连续性等。
“只有真正把生物质发电做成消费者认可、市场竞争力强的商品,而不是单纯依靠政府补贴生存的公共属性物品,才能从根本上打通生物质发电纳入现货市场交易的堵点和痛点。”姜江强调。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