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有广泛的兴趣和多面手的能力,但在量子理论的研究上,他起步很晚,行进也缓慢而曲折。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 | 来源:视觉中国
在1921年到1922年间,物理学处于量子力学大发展前夕,薛定谔意识到研究电子是物理学发展的主流。
1925年,他完成了“关于爱因斯坦气体理论的研究”的论文。这篇论文以量子论为基础,利用德布罗意关于物质粒子的波动性理论,推导出爱因斯坦一玻色气体统计规律,成为薛定谔创立波动力学前夕闪亮登场的一笔。
同年11月,薛定谔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举办了关于德布罗意论文的讲座,第一次讲座并不太令人满意,第二次讲座他拿出了波动方程,他的波动力学就此亮相。
随后,薛定谔继续研究,终于完成了波动力学论文。他分两次寄出,第一篇投寄到《物理年鉴》杂志。杂志编辑部收到该论文的时间是1926年1月26日,论文题目是“本征值问题的量子化”。
4周之后,他以同样的题目发表了第二篇,接着在未来的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一连发表了 6篇论文。
薛定谔通过力学和光学之间的哈密顿类比,不仅推出了波动方程,还进一步分析了波动力学与几何学的关系,讨论了波动方程在单电子谐振动和双原子分子理论中的应用,得到了与实验数据一致的结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薛定谔以非常优雅的数学形式在力学和光学中做出类比,从中表述了量子的波动规律。
这6篇论文创立了波动力学的完整框架,系统地回答了当时已知的各种量子现象。
薛定谓的成果令整个物理界为之震惊, 并引发了与矩阵力学派之争。
1933年,薛定湾与他的对手海森堡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被世人誉为“世界最牛合影”的照片,薛定谔位于最后排左起第六位 | 来源:网络
本文转载于《科学历2018科学史上的今天》,由科学π工作室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 数学王国中的错乱人生——纳什
下一篇: 虚拟天文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